南寧園博去九宮格共享園:在礦坑中打造美麗山水畫卷_中國網


古色古香的觀景亭旁,疊水瀑布順流而下;園林步道邊,溪流山澗,松霧縈繞……這是游客們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園博園欣賞到的美景。

誰能想到,多年前南寧園博園原址有一片露天采石場,遺留下的廢棄礦坑生態問題嚴重。如今,這里卻成為極具中國傳統意境的山水園林,美若仙境。

近日,自然資源部召開首屆自然資源與生態文明論壇。論壇發布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集》,南寧園博園礦坑生態修復項目成功入選。“南寧園博園礦坑生態修復項目通過‘不推山,不填湖,保留現狀植被’等近自然的生態修復方式,使遺棄礦坑‘重獲新生’。”南寧市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說。

礦區成為藝術載體

在南寧園博園的臥虎潭,一池碧綠深邃的潭水倒映著險峻的峭壁。紅色的巖土和灰白色的巖石構成一只“猛虎”潛臥于潭邊,非常壯觀。

南寧園博園管理中心園容科副科長陳思貝告訴記者,臥虎潭原本是一處凹陷的露天型采石場廢棄地,坑體總面積約1.7公頃,四周崖壁總長543米。

南寧園博園位于南寧市邕寧區八尺江畔的頂螄山區域,是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的舉辦地,建園時基址存在16個廢棄礦坑。

“這些礦坑的地質構成以石灰巖為主。”陳思貝告訴記者,曾經長期的爆破式開采對山體結構和原生植被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壞。很多礦坑的崖壁風化嚴重,形成松散破碎的土石邊坡,存在發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安全隱患。

南寧市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建設伊始,南寧園博園礦坑生態修復項目實施近自然生態修復,采用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方式,根據礦坑的空間分布和功能分區,將16個礦坑劃分為6個礦區。礦區經由定制改造,成為藝術、生態、旅游等載體。每個礦坑都有獨特的風貌。

家教場地九宮格“在對礦坑崖壁進行生態修復時,我們對結構穩定、具有一定觀賞性的土石進行清理保留,對局部不穩定、有砂石或者渣土的土石,采取清理后加固和削坡等措施。”陳思貝說,在改造時,南寧園博園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對礦坑進行生態修復和景觀改造,并根據礦坑特點定制改造方案,打造了南寧園博園內別具特色的一處景觀——礦坑花園。

陳思貝說:“臥虎潭原本所處的礦坑肌理破教學碎,碎石較多。因此,我們清理了場地碎石和渣土,結合原始地貌進行局部覆土,讓植被得到恢復。”如今,游客們站在臥虎潭的眺望平臺時,既能感受潭水之深邃,又可仰望山崖之險峻,充分沉浸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

吸引野生動物繁衍生息

潺潺的落水聲在石壁環抱的水潭中回響,聚會水潭周邊的三角梅蔓藤順著巖壁懸垂下來,紫色的花朵迎風怒放……冬日里,南寧園博園的落霞池呈現出水天一色的絢麗景象。

落霞池邊,一片歡聲笑語。來自南寧市一講座所研學機構的孩子們正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自然,開展環保主題活動。“落霞池邊的風景很好,孩子們可以在這里享受溫暖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希望通過今天的活動,孩子們能夠樹立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帶隊的文老師說。

當人們走進南寧園博園的礦坑花園,可以游時租會議覽波光粼粼的臥虎潭,觀賞擁有亞熱帶叢林風貌的飛瀑湖,參觀具有濃濃工業風的臺地園……如今的礦坑花園,在經過山體修整、植被恢復和水體修復后,吸引了白鷺、斑鳩、翠鳥等野生動物繁衍生息。園區的生物多樣性有效提升,生態質量明顯改善。

2019年以來,南寧園博園礦坑花園修復項目先后獲得英國景觀行業協會國家景觀獎、美國景觀師協會綜合設計類榮譽舞蹈場地獎以及英國皇家景觀學會景觀設計類大獎。南寧園博園也獲評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教育基地、南寧市生態環境科普教育實踐基地。

“恢復生機的廢棄礦坑,成為南寧市山水田園旅游開發的新亮點,也成為環境保護教育和科普研學的最佳載體,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南寧市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說,南寧市自然資源局將積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作,多舉措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不斷擦亮南寧市生態文明底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