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焦夢)10月22日,《愛心筑民心:中國民間組織國際化發展基線調研項目報告》在北京發布。教學場地該調研項目是國內首次從“一帶一路”沿線多元主體的域外視角,基于15個國家1500余份有效問卷和訪談資料,對國內民間組織國際化的效果進行系統評估。
圖為愛德基金會的柬埔寨當地合作機構Life With Dignity工作人員在馬德望省Bavel市農村做項目問卷調研。
項目委托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成立課題組,聯動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愛德基金會、永續全球環境研究所、北京同心圓慈善基金會、云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甘肅彩虹公益服務中心、映諾社區發展機構、造夢公益、北京平瀾公益基金會9家國內民間組織共同實施了跨國別的實地調研。
關注中國民間組織在海外社區開展民生項目的總體情況以及通過受益民眾、受援國基層官員/社區領袖、海外合作機構三個利益相關者主體的評價來反思及改進中國民間組織國際化的發展策略,并促進國內政策部門對這一議題的政策完善。
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時租項目官員張志帥表示時租會議,近年來,中促會切實履行協調管理社會組織“走出去”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活動職能,加強同包括平瀾公益基金會在內的國內社會組織合作,為國內社會組織搭建平臺。正如報告中所提到的,我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我們還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愛德基金會、平瀾公益基金會等社會組織同行時租走在國內社會組織“走出去”前列,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今后中促會還將進一步同大家加強合作、廣泛交流,為推進問題的解決、指導社會組織“走出去”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項目發起方、北京平瀾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珂表示,自2018年成立以來,平瀾公益除了積極參與國內的救災工作,如河南特大水災、京津冀水災、積石山地震等幾乎所有的重大自然災害以及常態化的社區減防災工作之外,還積極開展了國際公益行動。平瀾公益正在建造一艘5000噸級的遠洋醫療救援船,預計明年下水遠航,屆時將為東南亞、南亞、南太平洋、非洲等地區提供公益醫療服務、救災救援培訓以及響應重大災害的救援行動。
據了解,從2005年參與印度洋海嘯救援工作開始,中國民間組織逐步形成了國際化的發展路徑。特別是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民間組織成為了傳播中國發展經驗,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行動載體。中國民間組織到目前已經在海外開展工作接近20年,有必要從海外視角了解并分析中國民間組織國際化工作的多維評價。
王珂介紹了項目基本情況:“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改進中國民間組織在海外的工作,在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的指導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的支持下,北京平瀾公益基金會、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聯合13家國內民間組織、學術機構共同發起了中國民間組織國際化發展基線調研項目。”
圖為董強教授在介紹調研報告。
項目課題舞蹈場地組組長、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教授董強介紹了此次調研報告的核心成果。調研結果顯示,受益民眾對中國的認知渠道多元,超過一半受益民眾認為“中國是一個幫助我們的友好大國”。
受益民眾對中國民間組織持歡迎態度,期待能夠得到更多來自中國的民間支持。“歡迎有更多的中國民間組織來到我們社區”“歡迎中國民間組織繼續開展工作”二者占比總和達到97.74%。
絕大多數受益民眾認可中國民間組織對其家庭的有效支持,認可對其家庭生計改善的效果,普遍認可對社區的整體幫助效果。
受援國基層官員認為中國民間組織在海外的挑戰主要是因組織數量少、資金有限、周期短等因素無法形成海外工作規模效應和持久影響力,在建立與基層政府、社區的溝通機制方面還有所欠缺。他們認為應借鑒其他國家民間組織的方式全職聘用人員。同時,學習國際同行建立長期援助體系,持續小樹屋追蹤受益人情況以確保有始有終完成項目。
報告也提出了中國民間組織國際化發展的政策建議:國家相關部委可考慮共同出臺促進中國民間組織國際化發展的專項支持性政策,在現有的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向國內社會組織開放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擴大資助的組織規模和單個項目資金額度。 通過多種培訓方式進一步加強中國民間組織國際化的運營能力和組織建設能力,提升中國民間組織在海外的適應性和融入性。
北京師范大學風險治理創九宮格新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張強認為,這個創新的調研體現了中國海外民間交往的戰略性進展:通過受眾視角了解中國的“小而美”民生項目的實施效果,階段性回顧并對后續項目提出建設性的前瞻方向。當前,全球化遭遇逆風,中國企業正在加大“走出去”和國際合作的步伐,中國的民間組織應更堅定地深化與中國企業的合作,更關注ESG和軟性項目的建構。
項目參與方、愛德基金會副秘書長佘紅玉表示,當前,中國的民間組織開展海外項目面臨資金規模較小,人才較匱乏等挑戰。“除了可持續發展議程之外,民間組織還應加強對‘全球發展倡議’的倡導。民間組織的工作可以從教育、人道主義救援等擴展到更廣的領域和更大的地域。”她表示。
項目參與方、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國際發展部1對1教學主任伍鵬回顧了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國際化的幾個發展階段。從印尼海嘯將籌集到的善款轉給駐華使館,開始“不出國門的國際化”,到2009年接收中石油捐贈援建蘇丹母嬰醫院開啟“出差式國際化”,再到2015年起,先后在緬甸、尼泊爾和埃塞俄比亞三地注冊設立辦公室,進入“常駐式國際化”。截至目前,基金會已累計在31個國家和地區執行人道救援和發展援助項目,擁有30多位專職員工的國際項目執行隊伍和19國43家合作伙伴機構的執行網絡。
據了解,此次調研在緬甸、尼泊爾、老撾、柬埔寨、印度、越南、泰國、黎巴嫩、巴基斯坦、阿富汗、肯尼亞、烏干達、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瑞士15個國家展開,共有效收集到1547份受益民眾問卷、39份合作機構訪談材料、36份受援國基層官員/社區領袖訪談材料。基于上述的調研材料,形成了中國民間組織國際化發展基線調研項目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