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洋:線上加線下 賣菜又種去九宮格講座棚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點開“90后”新農人欒洋的東北特產淘寶店,“店鋪辣椒熱銷第一名”映入家教場地眼簾。“近一年熱銷3萬寶貝”“近一年4000回頭客”……

“像辣椒、西紅柿這都是我們店常年‘爆單’的產品,有時菜還沒成熟上架,就有老客戶來催了。”欒洋一邊在電腦上回復著客戶消息一邊說。欒洋和同事最近正在加班加點采摘和打包,準備迎接新一波銷售高峰的到來。

2015年,在外的流動黨員欒洋接到了黑龍江省鶴崗市綏濱縣委組織部給他打來的電話,詢問他是否有返鄉創業意愿,并介紹了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就這樣,欒洋順應著“時代的召喚”,從浙江義烏回到了小縣城綏濱,走上了他的返鄉創業之路。

經過思考,欒洋決定:留在家鄉,賣講座“黑”土地上的“綠”蔬菜。說干就干,欒洋在綏九宮格濱鎮黨委的協調幫助下,獲得了在電子商務產業園的一間免費辦公室。

“我們黑土地土壤肥沃,養分豐富,種蔬菜基本不用上化肥。而且因為咱們這晝夜溫差大,菜就特別有‘味兒’。”欒洋介紹。

萬事開頭難,創業之初,就連他的父母都不理解他:“誰家門口還沒有菜店了,誰會大老遠從網上郵購蔬舞蹈場地菜?”面對質疑,欒洋只有埋頭苦干。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他的淘寶店一年銷售額100多萬元,銷售蔬菜15噸。

一開始,欒洋由于資金有限和訂單較少,進貨渠道就是去早市向農戶收菜。隨著網店的經營擴大,很快就供不應求了。“有一年我們賣‘黃金勾’豆角,沒想到剛上架就賣‘爆’了,當年的市場單價一開始在4元左右,我們就天天收,到最后8元一斤都收不到。面對來復購的老客戶,我還不好漲價,只能硬著頭皮按原價賣,‘賠本賺吆喝’。”欒洋介紹,在這種情形下,他作了第二個決定:自己種地。

欒洋發現,周邊村屯很多老人家有菜園和大棚,但是由于常年無人經營都荒廢了。于是他一口氣承包了22個蔬菜大棚,種植茄子、辣椒、西紅柿等蔬菜。原來連如何播種、幾月收獲都不懂的他,向農民請教、拜農民為師。

“我在鄉下種地,學到了太多我在學校里從來不知道的知識,這下我的腳才真正沾上了泥,徹底在這片黑土地上扎下了根。”欒1對1教學洋說教學

農民把田間地頭積攢的經驗傳授給了欒洋,欒洋又把實實在在的收益回報給農民。“我不僅付給這些農戶大棚的租金,我還再給他們一份工資。”欒洋每年至少雇傭30個周邊農戶管理蔬菜大棚,他的電商公司里還有20多個人負責打包發貨。周邊村屯傳開了,大家都知道了這位做蔬菜生意的大學生。

“多虧了這小欒洋,我去年給他送了8萬斤大白菜,光靠給他送菜就多賺5萬元錢。”年近60歲的綏濱鎮敖來村村民陳平高興地說。

欒洋作為新時代青年黨員,用良好的教育、廣闊的視野、開放的思想,讓新產業、新業態在鄉村大地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新鮮蔬菜雖然受歡迎,但是銷售時間受季節限制。由于沒有深加工的生產線,一到冬天我就只能賣點凍貨,還都不是我自己產的,無論是價格還是產品都沒有太大競爭力。”如何在投入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擴產延鏈,是欒洋在發展過程中的瓶頸。

正當他一籌莫展之際,綏濱鎮黨委再次向欒洋伸出了援手。經過統籌協調,2022年,由綏濱鎮政府出資金買地建設了食品加工廠,承包給欒洋經營管理。“我一直想做酸菜加工,但是一直下不了決心投資這個生產線。現在由鎮政府承擔投資‘大頭’,我負責經營管理出‘小頭’,我的蔬菜事業版圖這下又擴大了。”欒洋雄心勃勃地說。將來,欒洋的蔬菜可以加工成西紅柿罐頭、黃瓜罐頭、辣椒醬等產品,一年四季均可售賣。

今年,欒洋聯合綏濱大鵝集團,申請到了綏濱縣供銷合作社的授權,準備在本地開設農副產品實體店,將綏濱縣所有優質農副產品集合到線下銷售,進一步小樹屋提升綏濱農副產品影響力,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欒洋”以奮斗為筆,在鶴崗市綏濱縣的田野上書寫屬于青春的“詩和遠方”,在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上,演奏一曲不負時代的青春樂章。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