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部长查覓包養價格通道”集中采访活动_中国网


   

主持人 曲卫国:

大家下午好,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现在开始,大会新闻中心今天继续邀请了五位部长接受大家的采访,回应社会各界的关切。五位部长分别是: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先生,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先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先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先生,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先生。

下面,我们有请第一位部长,文化和旅游部孙业礼部长。

2024-03-11 16:04:20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 孙业礼:

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

2024-03-11 16:04:33

主持人 曲卫国:

请大家提问。

2024-03-11 16:05:09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孙部长您好,去年哈尔滨的旅游是火爆出圈,进一步引发了大家对于“文旅热”的关注,网友纷纷喊话各地文旅局长,您作为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对这种现象怎么看?“文旅热”还会不会持续下去?

2024-03-11 16:49:20

孙业礼:

我听着也这像是在喊话呀,你的喊话我收到了,谢谢。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一直以来对文旅部门、文旅行业、文旅事业、文旅产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正像这位记者朋友刚才所说的,去年入冬以来,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哈尔滨人、东北人以他们的热情,以他们对游客的宠爱式的礼遇和服务赢得了顾客的青睐,吸引了天南地北的客人,形成了现象级的传播,带动了整个冰雪旅游热。据当地的统计,从11月份到2月份来黑龙江旅游的达到1.2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了1700亿元,哈尔滨的旅游火爆也带动了整个东北旅游。像吉林、辽宁虽然没有网上那么火爆,他们也是闷声发大财,前几天我到吉林代表团听代表们发言,了解到吉林这个旅游季的旅游收入也不少于1700亿元,辽宁恐怕也不低于这个数。习近平总书记说,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现在看冰天雪地正在“妥妥地”变成金山银山。不只是东北,去年全国的旅游都非常热,前几天我们刚刚公布了春节期间的旅游数据,这个春节长假出游的人数达到了4.7亿人次,旅游的花费超过了6300亿元。这仅仅是8天长假的数据,如果看全年的数据就更可观。我们统计测算了一下,去年全国国内游客出游的人数达到了将近49亿人次,旅游总花费接近5万亿。旅游的火爆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活跃市场、提振信心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我们说的旅游,其实现在文旅已经融为一体了,我们的文博也很火。可能各位记者这两天从驻地到人民大会堂来的路上都能看到,故宫、国博门前总是川流不息,排着长长的队伍,各地热门的博物馆也大概都是这个场景。文艺演出市场也很火,去年我们全国线下的营业性文艺演出大概有44万场,收入超过了500亿。值得一提的是,网上的包養網排名文艺演出活动更火,据粗略的估计,营业收入大概超过2000亿,参与的人数达到7.7亿。

去年可以说文化和旅游强劲复苏、蓬勃发展,当然也有人说,去年的文旅热是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以后一种爆发性的反弹,是偶然的,我们分析偶然性的背后有它的必然性。从消费需求来看,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发生变化,内涵更丰富了,要求更高了,过去吃不愁、穿不愁就觉得不错了,现在是吃不愁、穿不愁,还得有闲钱去旅游。可以说文化和旅游、诗和远方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

如果从行业的发展来看,文化和旅游产业链长、收益面广,涉及各行各业,文旅可以“加”百业,百业也可以“加”文旅,百业只要加上了文旅,既带来了人气又开辟了财源,就会出现人财两旺的好势头。

从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个高质量发展怎么实现呢?一定要有高品质的消费需求拉动。高品质的消费需求怎么形成呢?一定是有高品位的文化生活加持。所以高品位的文化生活促进形成高品质的消费需求,从而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又拉动和促进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文旅产品和供给。这种互动和循环就会有力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所以,这就是我们文旅热出现的背景和逻辑,有了这样一个背景和逻辑,文旅不热都难,“文旅热”不持续下去也难。

各地网友喊话文旅局长,我们理解这是对我们的督促,也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总书记早就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和旅游发展高度重视,近期出台了一系列释放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利好政策举措。在这次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强总理特别强调要着力培养培育包括文娱旅游在内的新的消费增长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期盼,我们就有方向和干劲,我们一定和各地、各部门一道,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文化和旅游服务的质量,提升文化和旅游市场的规范化水平,以文化和旅游高质量的发展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谢谢。

2024-03-11 16:49:38

香港文汇报记者:

孙部长好,刚才您说了文旅热和文旅去年的一些总体情况,但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我们自己感觉文旅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博物馆预约难、大型演出票难买,甚至还有黄牛倒票的现象,还存在一些旅游强迫购物、境外游客旅游支付难等等。对此,文化和旅游部有什么样的改进思路和优化举措?谢谢。

2024-03-11 17:16:50

孙业礼:

谢谢你的提问,也感谢你提出的问题,你一口气提了4个问题,在后面还加了个“等等”,看来确实问题不少。我们不怕有问题,也不怕提出问题,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因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往往是同时产生的,发现了问题也就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所以你提出的问题很有建设性,真的谢谢你。

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说明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这些问题应该说前期已经暴露出来了,我们也正在采取一系列举措,大力进行改进,有些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比如说,大型文博机构预约难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做了深入地调研,也采取了有针对性的举措。像延时服务,对于一些重要的博物馆,旅游的高峰期要延长服务时间。像优化门票预约的机制,实行弹性错峰预约,动态调整门票预约的数额,及时释放当天预约了又没来的购票名额。我们还采取了很多人性化的举措,像成人可以带小孩,一个、两个甚至三个进博物馆,因为有双胞胎,只带一个也不行,这样实际上也增加了进馆的名额和数额。我们还保留一些现场预约的窗口,有一些老年人、外国客人不方便用手机提前预约的,线下窗口也保留一部分门票能够让他们有机会进到这些博物馆。当然,我也请大家谅解,大型文博机构预约和限流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一是安全考虑,大量人员短时间内聚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容易出安全问题,也容易损坏文物。二是出于参观体验的考虑,人山人海,到处人挤人,也妨碍大家的参观体验,所以预约和限流是必要的。这里我也给大家做个广告,其实我们国家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除了大型博物馆还有一些中小型的博物馆,内容非常的丰富独特,也很精彩,如果一时预约不到大型的有名的博物馆,到这种中小型的博物馆看一看,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

刚刚你说的大型文艺演出一票难求,甚至有黄牛倒票的现象,这也确实存在。特别是去年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以后,大型文艺演出逐步恢包養复,出现了这个现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们也采取了一些办法,特别是一些硬性的措施,主要是两条,一个是实名购票、实名入场,第二个是要求所有大型文艺演出的门票公开销售的比例不得少于85%,就这两条很硬的措施就极大地限制了黄牛倒票的空间,再加上其他措施,应该说倒票的现象已经大有好转。

你说到有一些地方有“不合理低价游”哄骗顾客,甚至强迫购物的现象,确实也是时有发生。对这种现象我们也是持续加大整治的力度,一发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第一时间包養就跟事发地的主责部门联系,请他们核实情况,如果情况属实,该赔偿的赔偿,该道歉的道歉,该处罚的处罚,不合格的导游要停止导游资格。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旅游市场会更加地规范。

你说到的入境游客支付难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始料未及的新问题。这几年随着我国信息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移动支付,手机支付的普及率迅速提高,现在我们国家数字支付的普及率可能高出其他国家一倍甚至两倍,大家都很习惯用一部手机解决吃穿住行。但是,这反而使得我们在国际上“不接地气”了,有的人说我们跟国外形成了反向的数字鸿沟,国外的游客到我们这里来水土不服,入境以后支付困难了。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党中央、国务院也是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协调机制推进解决这个问题。两会之前,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措施,我们现在正在落实。总的原则就是“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大额刷卡,因为外国人还是习惯用POS机,我们有一段时间POS机不大用了,现在我们要把它重新布设,让它更加适合外国游客来了以后刷卡。有的地方,像上海五星级、四星级甚至三星级以上的饭店都已经重新升级改造了POS机。包括一些机场、景点、购包養網物场所也都有外卡POS机。我们专门派人去试了一下,刷外卡没有问题。北京也在加快速度进行刷外卡POS机的升级改造,进展速度也很快。小额扫码,实际上国外也有电子钱包,主要问题是入境外国游客绑定国内程序复杂。这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难题,过去是手续比较繁杂,现在我们跟平台和企业研究,在技术上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尽量减少绑定国内程序的时候登记过多信息、尽量减化手续。还有一个数额的问题,过去小额扫码的数额也有限制,现在在保证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小额扫码的数额,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现在也有很多国外的游客开始习惯移动支付,有很多人来中国之后用移动支付觉得很方便。现金兜底,就是所有的消费场所都不能拒收人民币。正好我们这么多记者,也希望你们帮我们宣传一下,所有消费场所都不能拒收人民币,人民币是法定货币,拒收是不对的,不但不能拒收,还要准备零钱来找零。比如说客人来了,买一个28块钱的东西,人家给你30,2块不找了那肯定不行;就算是买了22块钱的东西,你为了方便说2块我不要了,那也不好,那不诚信,该多少就是多少,该找零就得找零。这些措施都在推进。

另外,我们对外国游客入境的便利性进行全流程梳理,对入境游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优化,从签证到航班到入住酒店到购物到旅游,哪个环节有问题就打通哪个环节,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相信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国外的游客到国内旅游一定也能享受到跟国内游客一样的在吃住行购物方面的便利。我们也诚挚的欢迎世界各国的游客到中国来参观旅游,来领略古老中国独特神奇的文化魅力,了解和发现现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创造的奇迹,感受作为礼仪之邦中国人民热情友好的待客之道。Welcome to China!谢谢。

2024-03-11 17:17:01

主持人 曲卫国:

谢谢孙部长。下面我们有请第二位部长海关总署俞建华署长。请大家提问。

2024-03-11 17:17:18

新华社记者:

俞署长,您好,海关总署7日发布了今年前两个月的进出口数据,想请您谈一下当前我国的外贸趋势以及海关总署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外贸发展目标?谢谢。

2024-03-11 17:21:19

海关总署署长 俞建华:

大家下午好!感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大家知道,海关负责外贸的统计和对外发布,我们一直密切关注着我国进出口形势的变化。根据海关最新的统计,今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延续了向好的态势,实现了“开门红”,我们是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的:

从规模上来看,创造了历史同期的新高。今年1、2月份,我国进出口额达到了6.6万亿,增长8.7%,其中出口增长了10.3%。这个规模比上一个历史高点的2022年的同期增加了近4300亿元。以人民币计价是增长的,以美元计价同样也是增长的,出口、进口都是增长的。

从质量上来看,含金量不断提升。我们的贸易伙伴更加多元、稳定,传统市场、新兴市场都有不错的表现,特别是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增长了9%,高于平均增速。中国作为“制造大国”的作用依然显著,中间品的出口增长了8%,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业态新模式动力强劲,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出口都有两位数的增长。我们高兴地看到,像电动汽车、文创产品、美妆等“国货潮牌”在海外火爆出圈。

从趋势上来看,有利的因素在积聚。海关监测的先导指标显示,1、2月份,海关的报关单量增加了1成多,进出境的交通运输工具增长的幅度更大,企业经营的信心持续增强,境内境外收发货人的活跃度明显提升。海关最新调查发现,计划扩大出口、扩大进口的企业占比增加了23个百分点,是去年以来的最高值。

总体来看,今年中国外贸开局良好,初步判断上半年可以保持在增长的通道,全年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质升量稳”有基础、有条件。当然,形势复杂严峻,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还要做出艰苦的努力。面对这样的形势和任务,海关打算从两个方面发力:

一是政策再加力。要实施好去年海关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16条措施,并根据今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便利化措施,牵头组织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给予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更多的便利,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好中间品目录,促进中间品贸易的发展,继续扩大跨境电商退货的试点范围,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尽快制定出台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促进边贸的发展。

二是服务再提升。进一步发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作用,集成外贸、物流、金融等多种功能,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继续发挥好“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的长效机制作用,多听企业的意见、呼声、诉求,坚持问题导向,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此外,海关将继续做好对外贸的监测、统计、分析,做好景气指数的调查,及时向社会发布海关统计数据,为企业抓订单、安排生产提供海关服务。

谢谢。

2024-03-11 17:21:43

中国网记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智慧海关,想请您介绍一下智慧海关的相关情况,谢谢。

2024-03-11 17:23:34

俞建华: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愿意回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打造智慧海关列为今年重点工作内容,意义十分重大,这既是海关的事,也事关全局。我们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认识的:

一是有需求。中国海关作为世界上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海关,每年查验的货物量之大、涉及的集装箱、交通工具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国际贸易小单化的趋势非常明显,现在每年跨境电商、跨境邮件快件多达70多亿件,海关工作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此外,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趋势也非常明显,十年前有实绩的外贸企业35万家,去年达到了63万家。这些形势变化的背后是风险的增多,海关要应对口岸“滞、瞒、逃、骗、害”各类风险的难度明显加大,海关以前的工作模式和手段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在形势发展的变化。因此,打造智慧海关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是有支撑。这些年海关搞金关工程、电子口岸、单一窗口,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实践做法。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日趋成熟,能够为智慧海关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是有期待。现在世界各国海关都在积极探索实现海关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中国海关每年不仅查验的货物量是最大的,同时场景最丰富、模式最齐全,所以我们有条件、也有责任,来积极探索形成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行之有效的海关监管体制机制,促进全球贸易更加通畅、更加便利、更加安全。

近年来,我们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的重要理念,在一些重点领域我们进行了先行先试,也形成了一些早期收获。这方面的例子还是不少的,在这里我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近两年,有些人从境外通过不同渠道携带甲虫、蜈蚣等“异宠”入境,外来物种给我们的生物安全带来了威胁。针对这种情况,海关通过大数据模型,绘制了3000多幅“异宠”的图片,构建三维仿真数据库,同时研发应用智能审图技术,让机器自动地识别这些“异宠”,从而大大地提升了海关的查获率,去年我们就查获了4.4万只“异宠”。

我们打造智慧海关最终目标就是变海关的“四处撒网”为“精准出击”,变“大海捞针”为“瓮中捉鳖”,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让守法企业畅通无阻。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进一步地完善好我们的工作方案,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加快建设,努力以智慧海关之“智”服务强国建设之“强”,以海关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同时为世界海关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海关将加强与世界各国海关的交流合作、互学互鉴,加强与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对接,实现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形成合力。我们期待社会各界多关心支持这项工作,也欢迎媒体朋友们多跟踪报道。谢谢。

2024-03-11 17:23:45

主持人 曲卫国:

谢谢俞署长,下面有请第三位部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李云泽局长。请大家提问。

2024-03-11 17:24:05

中国证券报记者:

您好,李局长,防控金融风险是当前热词,包括“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作为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您怎么看待当前我国金融风险形势,下一步如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2024-03-11 17:50:17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 李云泽:

谢谢您的提问。首先,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金融监管工作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作为金融监管部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也是我们的首要职责。我们将坚决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关于金融风险“怎么看”和“怎么办”,我想与大家作简要交流:

首先,关于风险形势怎么看?简而言之三句话。

第一句话,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平稳,尤其主要金融机构经营稳健,可以说,我国金融安全基本盘非常稳固。无论对照国际,还是国内监管标准,我国金融业的主要“体检指标”都处于“健康区间”。截至去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拨备覆盖率205%、资本充足率15%,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197%。虽然一些地方存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但无论总体数量还是个体规模,在整个金融业中占比都很低,而且我们正在积极会同相关地方党委政府精准施策,有力有序地推动风险化解。

第二句话,应对风险我们有充足的资源和条件。我国有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尤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是我们防范化解风险的最大底气、最强支撑和最有力保障。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资本和拨备总额超过50万亿元,我们还有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行业保障基金,可以说我们抵御风险的“家底”非常坚实。此外,我们防范处置风险的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尤其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后,相关工作机制也进一步健全,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

第三句话,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根本之策。金融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关键是对风险有效管控,防止经济金融大起大落。20多年前,我国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也一度面临重大困难和挑战,后来经过重组、改制、上市,不但有效化解了风险,而且现在综合实力都位居全球前列。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风险,用辩证的思维审视风险,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实现金融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风险防控怎么办?我想,当前重点在提升“四性”上狠下功夫。

第一,“前瞻性”,就是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我们将进一步健全涵盖源头治理、早期纠正、恢复处置的全流程防控机制,做到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同时,我们会加快监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打造“千里眼”“顺风耳”,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第二,“精准性”,就是把握实质风险,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积极化解存量,坚决遏制增量,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持续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同时,我们也会把握好风险处置的时度效,避免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第三,“有效性”,就是坚持强监管严监管,全面强化“五大监管”。我们将着力推动金融监管基础法制建设,加快弥补制度短板弱项,全面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尤其紧盯“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严肃查处影响金融稳定、破坏市场秩序、造成重大风险的违法违规问题。

第四,“协同性”,就是推动形成监管合力,依法将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监管。我们将牵头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和兜底监管机制,推动落实“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相关工作要求。同时进一步加大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协调联动,真正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在这里,我也想借这个机会,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一定要警惕花样翻新的非法金融活动。也想请新闻媒体和我们一道,做好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宣传,共同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谢谢!

2024-03-11 17:50:39

南方财经全媒体投资快报记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想请问金融监管总局将出台哪些措施,引导银行业保险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2024-03-11 17:51:54

李云泽:

谢谢您的提问。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相辅相成,共生共荣。近几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我们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聚焦主业,不断优化金融供给,为助力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来说,可概括为“一升”和“一降”。

“一升”,就是指服务经济质效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持续扩大,最北到漠河,最南到三沙,实现了乡乡有网点、村村通服务。我国金融机构总资产突破460万亿元,对实体经济资金供给平稳增长,去年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3万亿元。一些重点领域,像高新技术、绿色低碳、普惠小微、先进制造的贷款增速均超过20%。保险保障能力持续提高,保险赔付支出1.9万亿元,同比增长21.9%。尤其是去年京津冀等地特大洪涝灾害中,保险业早赔快赔、应赔尽赔,已赔付126亿元,充分体现了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一降”,主要是指推动综合融资成包養網本持续下降。目前,贷款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银行净息差也降到了二十年来最低水平。去年我们还推动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每年可以为广大购房者节约利息支出约1700亿元。同时,我们积极督促银行业减费让利,银行手续费已连续3年下降。车险的综合改革,也为3亿多投保者每年节省保费支出1400多亿元。

当然,我们也深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当前关键是要推动“资金—资本—资产”三资循环,畅通资金流转过程中的堵点和卡点。解决“有资金没有资本”,耐心资本不足等问题,真正打通社会资金循环“任督”二脉。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五篇大文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主要做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就是服务新质生产力。这是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我们将全力支持科技创新,今年1月份,我们已经印发专门文件,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同时,我们正在研究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平台,扩大股权投资试点范围,进一步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我们将全力支持绿色发展,进一步丰富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体系,积极助推绿色低碳转型。我们将全力支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也要积极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第二,就是服务有效需求。在消费方面,我们将指导金融机构积极促进新型消费、扩大传统消费,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我们正在研究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同时进一步优化新能源车险定价机制,助力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在投资方面,我们将加大对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资金供给。同时推动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大力支持保障房等“三大工程”建设。在外贸方面,我们将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出口、海外仓布局,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综合金融服务,逐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

第三,就是服务民生保障。普惠金融方面,我们正在部署普惠金融专项行动,推动小微贷款增量扩面下沉,一视同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养老健康方面,加快补齐第三支柱养老短板,进一步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积极发展长期护理险等健康保险。同时,针对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群体,我们鼓励保险机构打造专属保险产品。在防灾减灾方面,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因地制宜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加大灾后重建支持力度。

各位媒体朋友,两会已经胜利闭幕,下一步关键是狠抓落实。金融监管总局将围绕两会精神,切实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监管见行动、金融出实效”。

谢谢大家!

2024-03-11 17:52:11

主持人 曲卫国:

谢谢李局长。下面,有请第四位部长国家体育总局高志丹局长。

2024-03-11 17:52:29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 高志丹: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

2024-03-11 17:52:50

主持人 曲卫国:

请大家提问。

2024-03-11 17:53:2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高局长您好,过去一年,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成功举办,群众体育越来越热,今年是奥运年,请问体育总局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方面有何部署?谢谢。

2024-03-11 17:53:40

高志丹:

谢谢你对体育事业的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决策部署,擘画了体育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过去的一年,我国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年登高、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日、大众冰雪季等群众体育活动贯穿全年各季,覆盖大江南北。“村超”“村BA”民间赛事火爆出圈,“国球进公园”“国球进社区”,丰富完善了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取得良好成效。体育场地设施快速增长,2023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9平方米,全民健身步道达到37.1万公里,比2019年增长了107%。大运会、亚运会、学青会办赛精彩、参赛创佳绩。青少年体育生机勃勃。体育消费快速增长。“中华体育精神”广颂远播。体育对外交往促进民心相通。可以说体育强国建设正走在路上,各项奋斗目标正在不断实现。

目前,距离建成体育强国仅有11年的时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有很多短板和不足亟待解决。体育各领域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等“老问题”仍待破解;体育管理体制机制难以适应新发展需要,创新能力不足等“新矛盾”日益凸显;体育改革滞后,足球领域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三大球”成绩持续下滑,这些都与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下一步,我们要聚焦重点难点,持续加大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力度。

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设体育强国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人民群众。我们将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体为本,塑造民族精神,强健人民体质,培养青少年良好素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的新期待、新要求。

二是我们要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立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活动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服务与供给;立足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气,高质量做好巴黎、米兰奥运会备战参赛工作,争创佳绩、为国争光;立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推动体育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中发挥积极作用;立足于立德育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不断提升青少年的健康素质和体育素养;我们还要立足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提高国家软实力,进一步推动体育文化繁荣发展,讲好体育故事,传递正能量。

三是要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一招”。围绕不断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和体育治理能力,统筹做好体育行政部门、体育事业单位、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构建职能明确、管理顺畅、协同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统筹做好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共识和活力,鼓励地方开展多样化的探索,把基层的创新创造汇聚成体育强国建设的普遍实践。

建设体育强国,我们更要不断加强体育领域党的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体育系统正在以中央机动巡视整改为契机,全面加强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坚决惩治体育领域腐败,坚决打击“假赌黑”,大力整顿行业风气,持续净化体育生态,为体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和保障。

谢谢大家。

2024-03-11 17:54:33

俄罗斯报记者:

最近几年冰雪运动在内的许多体育消费项目的消费呈稳定的增长态势,并且十分火爆。我的问题是,体育总局在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方面将会采取哪些举措?谢谢。

2024-03-11 17:55:13

高志丹:

谢谢你的提问。体育产业问题是全世界都关注的一个经济发展问题,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呈现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2012年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5.4%,2022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了3.3万亿元,实现增加值1.3万亿元。体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突出体现在“三个效应”上。

第一,“乘数效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有力塑造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能级,拉动了经济发展。赛事的流量变成了消费的“能量”和经济的“增量”。据上海有关方面统计,参与型体育赛事,外地参与者的体育直接消费对吃、住、行等间接消费的带动比例高达1:13。大运会、亚运会、学青会、“十四冬”期间,成都、杭州、南宁、呼伦贝尔实现体育及相关消费超过了1300亿元,较赛事举办前环比增长超过了10%。

第二,“融合效应”。我们积极推动体育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培育体育产业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体育赛事走进乡村、商圈,体育引流搭台、文旅项目唱戏,文体旅商综合发展成为了乡村振兴和各地提振经济的重要手段。春节期间,26家国家滑雪旅游度假地游客的接待量和文体旅综合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了50%。

第三,“带动效应”。当前,冲浪板、浆板、滑雪板“新三板”运动蓬勃兴起,飞盘、腰旗橄榄球等新兴运动也频繁“出圈”。今年春节期间,海南万宁30多家冲浪俱乐部天天爆满。去年在云南举办的首届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吸引了超过2万业界人士和户外运动爱好者参与。新的运动项目备受年轻一代的追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这里我还想向大家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正在从传统的制造业向创造业转型升级,国产体育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地扩大。

虽然我国体育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还仍然存在着一些发展短板,主要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的品牌效应有待提升,体育消费潜能也有待进一步激发。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进一步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从体育赛事和体育制造业两端发力,促进体育健身休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着力发展体育赛事经济。打造一批观赏性强、参与度高的体育赛事。承办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赛事活动。研制后冬奥时期冰雪运动带动冰雪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巩固和拓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与有关部委继续合作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活动,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综合效应。

二是推动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推动体育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组织模式创新,鼓励体育用品企业适应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推出国产的体育潮牌,不断丰富国产优质户外运动和冰雪运动装备器材的供给与服务。

三是稳步扩大健身消费。丰富健身休闲服务的消费场景,完善投融资促进和消费者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户外运动,打造一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深入实施“户外运动 活力山水”行动计划,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民美好生活。谢谢。

2024-03-11 17:55:28

主持人 曲卫国:

谢谢高局长。下面有请第五位部长,国家知识产权局申长雨局长。请大家提问。

2024-03-11 17:56:29

中国企业报记者:

申局长您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可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在保护各类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助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方面的情况和有关考虑?谢谢。

2024-03-11 18:16:14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申长雨:

谢谢您的提问。我也借这个机会感谢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多年来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刚才这位记者提的问题确实企业都非常关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国务院也多次作出明确的部署。特别是去年中央推进了新一轮知识产权的机构改革,审议出台了专利法实施细则等政策法规,打出了一套知识产权领域的“组合拳”,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我这里有一组数据:一是去年我们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满意度提高到了82分,创历史新高。二是去年国外申请人在我们国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了90万件,同比增长4.9%,接近5%。去年国外申请人在我们国家有效商标注册量突破了210万件,同比增长3.4%。这充分说明外国企业对我们国家市场的高度重视,对我们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充满信心。三是去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显示,我们国家进入全球百强科技集群的数量达到了24个,首次跃居全球的第一位。同时,在去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开展的全球创新奖评选中,全世界一共有7个企业获奖,我们中国占了两家,也是跃居全球各国之首。而且这两家都是民营科技型企业,充分彰显了我们国家企业蓬勃的创新活力。

今年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将建立起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定期听取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意见建议和具体诉求,帮助他们及时解决知识产权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坚持做到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

今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出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效能。二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全面实施新修改的专利法实施细则,加快推动商标法的新一轮修改,同时还要探索建立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加强知识产权的法治保障。三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源头保护。就是要持续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创新审查模式、优化审查流程,帮助企业在专利、商标方面更好的获权,提高授权的及时性和权利的稳定性。四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平台机制。要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数量布局,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维权渠道,助力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谢谢。

2024-03-11 18:16:36

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观察记者:

申局长您好,据了解,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印发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您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进展和有哪些重点推进的举措?谢谢。

2024-03-11 18:17:53

申长雨:

谢谢您的提问。加强专利转化运用,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截至去年底,我们国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突破了400万件,对这些专利的转化运用中央高度重视,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审议出台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在部委层面,我们建立了部际间的推进机制,共同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在我们局内也成立了工作专班,全力推进这项工作;各个地方也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可以说是多部门协同“高效办成一件事”,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今年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专门提到,去年我们国家技术合同成交额有较快增长,这里包含了不少的专利技术。

今年是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精神,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加快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存量专利,形成可转化的专利库,通过分层分类管理,加强与企业的精准对接,做好精准推送。

第二,要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切实破解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转化难,广大的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这两难问题,培育更多的依靠专利技术成长起来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第三,要全面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推进“一对多”的开放许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专利转化的效率。去年,我们开展的专利转化开放许可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达成许可17000多项,今年我们将全面实施这一制度,因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对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第四,要进一步提高专利的质量,我们将根据后端专利转化的效果来优化前端专利申请政策和专利的审查政策,建立一个工作闭环,形成一个反馈机制,不断夯实专利转化的质量基础。谢谢。

2024-03-11 18:18:05

主持人 曲卫国:

谢谢申局长。媒体朋友们,本次大会的“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到此全部结束,期待明年再见!谢谢大家!

2024-03-11 18:18:52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